“空白”酒标的那些事儿
(三)政与法 上述关于正义体系整体的思想无疑渗透于人们日常的话语之中。
义务的履行既非基于共和主义的公民身份,也非公民品德,其所谓的个体安全维护带有强烈的恐惧色彩。这样一种政制具有法治、分权、阶级代表等罗马制度的特征。
[35] 【法】卢梭:《社会契约论》前言,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45页。戴雪偿言:和平意味着较轻的赋税,而战争自然意味着沉重的赋税,但是重税,不论其是否正当(一般来说是正当的),永远都意味着要缩减每个公民按照他自己选择的方式使用其财产的能力。立基于公民身份,共和主义认为义务是对人权的保护,其特征是效忠、信任和热爱。因此,我把爱祖国、爱平等叫做政治的品德。其突出特点是重视政治上的平等,关注活跃的公民参与,强调程序公平。
公共生活的目的既要求国家提供保护,也需要公民奉献,后者构成公民在公共生活中的义务。共和主义坚信国家是共同善,认为义务是对人权和公民权的保护。对现代西方经济学有点基础的人都知道,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是从市场的角度研究最优资源配置的。
此外,美国公司法的变革也不见得只是单纯地为了增加经济效益而变革的,它也可能是为了其他目的(如增加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而进行的。三、关于美国公司法变革的问题 从以上讨论可以看出:想通过赫姆斯特姆不可能性定理及其他不可能性定理等理论结果来否定个人理性、市场经济、私有产权或经济效益(帕累托有效)是站不住脚的。如果人们用非直接显示机制(即,策略空间不只是由参与者生产决策投入组成)并且假定人们的自利行为是按纳什均衡原则行事,则个人收益最大化和帕累托最优配置可同时达到。这样,所谓的个人自利和帕累托最优的矛盾一般来说就不存在了。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崔文所给出美国上世纪所发生的查尔斯河建桥案和上、下河工厂用水案这两个例子不但不能说明市场竞争和私有产权之间的矛盾,恰恰相反,这些例子说明了明晰产权的重要性。从现代产权理论,我们知道企业产权(或称企业所有权)主要指的是对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分配(划分),因而企业产权是一种契约关系。
但直接显示机制是一种限制性非常强的激励机制。美国公司法的变革基本上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总之,崔文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我认为主要是此文在运用西方经济理论时忽视了这些理论的前提假设和具体约束条件及理论的适应范围。尽管纳什均衡对描述人的利己行为是一个较为合理的假设, 它意味着每个人都把别人的策略视为给定,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策略。
崔文称:证明‘利润最大化和‘帕累托最优之间相互矛盾的‘赫姆斯特姆不可能性定理,具有多么深远的意义:它打破了股东利润最大化自动导致‘帕累托最优的神话。帕累托有效只是从经济效益的角度而不是从平等(公平)配置的角度来评价经济活动的社会效果。所谓外部性,就是个人或企业的行为直接地影响了他人的利益而不需要为这种影响付出代价或给予补偿,从而可能会产生所谓的搭便车(free-ride)或败德(moral hazard)的现象。需要提到的是私有产权并不意味着所有与产权有关的权利都掌握在一个人手里,它可由两个或多个人拥有。
即使专门研究经济学的学者,也只能了解为数有限分支中的很少一部份内容。由于乡镇集体企业在现阶段的蓬勃发展,有人过分地夸大这种产权制度长久优越性。
如赫姆斯特姆在他自己的文章里面明确地提到让读者注意委托人(剩余索取者)不应提供任何生产投入。现代经济学在最近五十年发展迅速,已成为一门规模庞大、分支众多、体系严谨、已数量化了(也许称得上博大精深)的社会科学领域。
如果具有高度的经济自由和完善的市场体系,则民有企业将是最优的产权安排形式。客观的看法应该是,在大多数情形下,市场机制能将个人利益(自利)和社会利益(互利)很好地协调起来,但在许多情形下(如存在生产外部性),它协调得不是很好。不妥之处,欢迎崔先生和读者批评指正。一般来说,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平等配置是呈此消彼长的反向关系。然而,象任何经济制度一样,市场机制也有它的局限性,不可能解决所有的经济问题,不可能在任何经济环境下都能导致帕累托有效配置(事实上,经济学中的杰巴德(Gibbard)不可能性定理已证明:当经济环境类充份大时,不可能存在任何一个经济机制使得个人理性和任何非独裁(不是一个人说了算的)集体理性能同时被达到)。尽管许多产权模糊的乡镇企业和其他企业在现阶段是最优的产权安排,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经济自由化程度的更进一步地提高,市场体系的逐步完善,它必定由产权明晰的现代企业制度来替代。
这两者不仅在理论上可以很好地吻合,实践中也可能吻合得很好。这使得人们认识到单方面地追求经济效益而不考虑整个综合社会效益也许不是最佳选择。
自从美国总统罗斯福在本世纪三、四十年代实行增加社会福利的新政以来,美国越来越重视社会福利和员工权利问题。国有、集体,民有产权所有制在具体不同经济环境下都可能是最优的。
此外,赫姆斯特姆将萨缪尔逊社会福利最优称之为帕累托最优(有效),但这不是帕累托最优的通常定义。它是经济发展、社会前进的动力。
用这个标准,我们去比较、衡量和评价现实世界中的各式各样的经济机制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的好坏,看它们离这一理想目标还差多远,从而得知改进经济效益的余地,使资源的配置尽可能接近帕累托最优标准。这样,从任意接近帕累托有效这一更合乎现实的要求来看,自利行为和帕累托有效是根本不矛盾的。经济学教科书和文献将这种机制称之为格罗夫斯──克拉克机制。所以此n个人与彼(n+1)个人从类型上讲是不一样的,因而也就不会象崔文所断定的那样:被发现陷入自身设下的陷阱。
在应用新理论解释现实世界和进行论断时,特别是在给出政策性建议时,一定要注意理论的适应范围及具体约束条件。例如,股东、经理和员工掌握的权利都是私人的权力。
考虑到崔文对经济学前沿理论的一些严重曲解涉及到中国经济体制转型的方向问题,且《经济学消息报》读者面广泛,不指出其缪误,可能会对经济学界和理论界产生误导。另一方面,人的自利行为,追求尽可能大的个人利益是一个不可回避的客观现实
新古典一般均衡理论证明了对理想的新古典经济环境类(即,假定商品是完全可分的,消费者偏好是连续的、单调的及凸的,生产集是闭的,没有规模报酬递增,没有外部性)完全竞争的(私有产权)市场机制导致了资源的帕累托有效配置。不花一番工夫,是很难真正地理解其中一些经济理论的精髓。
换言之,...‘赫姆斯特姆定理意味着委托人也存在着‘败德问题。所有这些都说明了不能简单地得出市场经济和私有产权是矛盾的这样的一般性结论。笔者的这些介绍文章收集在《经济学与中国经济改革》(由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和现代经济学前沿专题》(由商务出版社出版)。美国早期的资本主义社会由于过度强调经济效益而基本上忽视了社会不公、员工权益和社会福利等问题,结果产生了许多社会问题(如失业带来的贫困,员工的权益得不到保障而引起罢工、怠工、游行示威)造成了社会振荡。
崔文称:‘帕累托有效率是指它使某些人情况更好,而又不使任何人处境更坏。考虑到崔文对经济学前沿理论的一些严重曲解涉及到中国经济体制转型的方向问题,且《经济学消息报》读者面广泛,不指出其缪误,可能会对经济学界和理论界产生误导。
这一定义有误,恰恰相反,这其实是帕累托不有效的定义。我们知道,在许多情况下(如不完全竞争市场,生产的外部性,公共商品,不完全信息市场,或不可分商品等),私有产权(市场)不能导致有效的资源配置,也就是所谓的市场失灵问题。
对企业产权(权利和义务)不同的划分将决定不同的产权安排从而产生了不同的企业产权结构和产权制度。只有当非国有经济占绝大比重(比如达到80%左右,现阶段已达到60%多)后,才应对相当部份的国有企业进行产权改革,实行民营化。